——電影《再見了,可魯——一只狗的一生》觀后感
王培紅
米蘭.昆德拉曾說過:“狗是我們與天堂的聯結,它們不懂何為邪惡,嫉妒,不滿。在美麗的黃昏,和狗兒并肩坐在河邊,有如重回伊甸園,即使什么事也不做也不覺得無聊——只有幸福平和。單純,信任,愛與關懷,可魯帶給我們的就是這種最深切的感動。”
電影《再見了,可魯——一只狗的一生》的可魯是只導盲犬,由一只可愛的調皮的小狗崽經過專業訓練后變成了一只執行特殊任務的向導。在長達12年25天的生命里,它遭遇到不同的人,接受了不同的關愛,同時也在不斷的無私的默默付出著,直到遇到它所為之服務的主人—渡邊先生,一個固執己見自以為是的家伙,可它終究用那善良溫和的天性俘虜了他頑固的心,給他那顆在陰暗中長期寂寞的心帶來了愉悅光明,從此相儒以沫直至渡邊的不幸離去,即使主人已經不在了,那只孤獨的狗還在癡癡的幻想著能聽到那熟悉的自遠而近的腳步聲……
可魯曾經像個孩子樣經歷著親子教育,也好玩,也調皮,也一次次的別離,養父母以顆誠摯的心教育它,帶給它愛,而可魯最終也是在養父母慈愛的關懷中閉上了雙眼,正所謂的老有所養老有所靠。結束時還是想起了小的時候,胖胖的可愛的小可魯和它幼年的小伙伴們一起臥在屋檐下賞櫻花,那一排排可愛的樣子。人的智商是比狗高多了,可人的很多行為卻比狗差遠了!
人和人之間遠遠比不得狗和人之間的親密,而這種親密是來自于內心的一種單純和平和。對于一只狗而言,你只需要發個指令它就會無條件的接受并且服從,人可就不同了,起初相互的選擇大多時候是蒙蔽了太多的未知之中,在日后的接觸交往生活日益加深時就會把陰暗面慢慢的暴露無遺,甚至變得面目全非,實在是可怕,于是長期和人打交道的“人”也開始變得人非人彼非彼,自己快不認識自己了。這也許就是看電影時不自覺動情的原因吧,身處不見天的井底,還沒得選擇,其實回想這一切的一切還不是人為造成的?很多時候為自己是一個無奈的人而悲哀,可魯身上那塊帶著標志性的鳥形標識總在眼前晃動,似乎展翅欲飛,實在令人向往!
如果有來生,寧愿作一只狗,活在真實中!不會因主人的貧富而親近疏遠,保持一顆忠實的心守候在主人的身旁,不離不棄,而且還得篩選到一個不隨意發脾氣不任意施暴品行兼優的主人,這樣就會避免無中生有的精神及身體的攻擊,盡管我會在那一刻保持沉默,可也會于忍無可忍時逃避,因為除此而外我別無選擇。當然這只是我作為一只狗的一些想法而已,實際中我其實沒的挑選余地,因為我還是個活生生的人,小心翼翼的維護著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親戚之間,朋友之間,同事之間,夫妻之間……沒完沒了的平衡著,顛來倒去,就這還會在一不小心時弄亂一片,成為左嫌右怨的對象,做個人真難!
(作者系西安中民燃氣有限公司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