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洪濤
古語有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風雨過后便能夠見到彩虹,苦之滋味,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是成功之前必經(jīng)的體驗。就如吃帶苦味的菜肴,初入口的時候也許會感覺苦澀,難以下咽;待到回味時,卻會讓人體會到它的甘甜。
客家人聚居的福建西部,閩西是我的家鄉(xiāng),在深山里有一種既苦又美味的筍,它叫苦筍。每年清明前后,在苦竹生長的地方便會長出苦筍。人們在掃完墓或者閑暇之時相約前往竹林內(nèi)采摘苦筍,過足“苦”隱。客家人將采摘苦筍形象地成為“拗”苦筍。
苦筍又名甘筍、涼筍,野生于崇山峻嶺之中,其呈苦味的糖甙有刺激巨噬細胞生成的作用,該細胞有防癌解毒的功效;苦筍含豐富的纖維素,能促進腸蠕動,從而縮短膽固醇在體內(nèi)的停留時間,故苦筍有減肥和預防便秘、結(jié)腸癌等功效??喙S質(zhì)地脆嫩、色白,清香微苦,回甜滑口??喙S甘中帶苦,苦中帶甜的味道,我們客家人最懂得欣賞和利用。烹飪時,把苦筍搭配五花肉、自己腌制的酸菜一起用電壓力鍋燜煲,燜好以后,轉(zhuǎn)至鍋里放鹽、味精翻勻即可食用,這道特色菜叫做“客家苦筍煲”,具有消炎、清腸胃積熱等保健作用。
朋友,你吃過苦筍嗎?你喜歡吃苦筍嗎?
(作者系福建龍巖安然燃氣有限公司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