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鳳
最近在看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十年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可以說是全景式地表現了中國當時城鄉社會生活,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看罷全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那個時代遇到何種困難都不拋棄不放棄、勇于拼搏的精神,還有黃土高原深深的貧窮。
“農業學大寨”時期人們盡管天天出門掙工分,但年終分得的那點可憐的糧食,實可謂朝不保夕。在1978年5月,《光明日報》發表了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開始在安徽、四川試點。其成功的經驗像一陣春風吹到了黃土高原。
在貧瘠的原西縣,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的推行像一聲悶雷劃破寂靜的天空,政策上的放開使農民開始有了選擇的權利,包產到組、包產到戶開始實行。這大大提高了人們勞動的積極性,還有什么比這政策對那些勤勞肯干、樸實無華又迫切想通過努力來改善生活的農民來說更有吸引力的事呢:他們的命運開始掌握在自己手中了啊!他們的生活開始有奔頭了呀!勤懶人兒再也不用混一起攪和稀稠了,哪個勤快人兒舍得在自己的營生上磨洋工呢。讀到這里我深深地為黨中央英明的決策拍手叫好。
那時候政治生活不穩定,人們的生活總是被社會發展的浪潮裹挾前行。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黨的工作重心開始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我黨實現了許多偉大創舉。20世紀50年代,為實現中華民族和平統一的愿望,我黨領導人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方針。經過不懈努力,1997年7月1日,我們終于從撒切爾夫人手中接過香港的主權。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標志著這片土地百年殖民之殤的徹底結束。1999年12月20日我們熱淚盈眶地迎來了了七子之一澳門的回歸。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次,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飛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開始空前豐富。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這一科學概念,并把這一理論作為指引全黨繼續前進的旗幟。江澤民總書記首次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概括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他提出只有全面執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始終把發展社會生產力放在首位,我們才有可能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100年時,把我國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100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這一系列宏偉目標的提出是雙水村支書“田福堂”們所想都不敢想的吧!
中共十六大把“三個代表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中共十七大深刻闡釋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精神實質。中共十八大首次將科學發展觀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并提出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任務。
四十年改革開放,七十年長歌未央。四十年風雨兼程,我們的祖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無論黃土高原,還是江南水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座座城市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一個個奇跡在不斷創造。七十載披荊斬棘,我們越過了一個個障礙,共筑美好的未來。這世界的繁華是中國人自己創造的,這榮耀屬于每一位努力著的中國人。
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中國人完完全全地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奮斗著自己的未來。感謝這盛世的禮遇,愿每位中民人,以社會擔當為己任,在習主席的號召下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干,為社會擔責、為企業奉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
(作者系重慶中民燃氣有限公司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