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琳淋
中秋月團(tuán)圓月,古時只有特定時日的月圓人團(tuán)圓這件事,在現(xiàn)代生活的沖刷下顯得那么不艱難。這個在現(xiàn)在看來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的節(jié)日,說大一點,或是一個國家一個文化的信仰所在。
今年中秋托著國慶的福,也放在了黃金長假中,難得的長假也使我有更多的時間在家里陪伴家人。我們家其實好久沒正式的過中秋了,生活越來越便利的同時,也意味著一家人雖然待的時間不長,卻也每天都能在一起,這些個節(jié)日似乎也失去了隆重的意義。
古時描述的中秋,那天的月亮都皎潔明亮,月光仿佛水銀一般瀉到賞月的每個人的身上、臉上,那情實在溫馨,那調(diào)實在愜意。不過今年我們的月亮倒是躲在了烏云的身后去,看不到它一絲一毫的身影,或許陰雨天氣也冷得它不發(fā)光了罷。我們好似也被這天氣寒了身,在今年這個無月的中秋,本打算一家如常吃個晚飯就過去了,誰知丈夫不知什么時候給女兒講了這個節(jié)日,她從早上開始就鬧騰著晚上要在家里做大餐,要吃月餅過中秋。家里好久沒有主動買過月餅,只是到了節(jié)日便會有朋友送一些過來,女兒不讓我們先吃了,說要留到中秋夜才行。
拜女兒這個小精靈鬼所賜,今年中秋我家異常熱鬧,住得近的三親六戚也被女兒邀請了來。在煙熏火燎、熱氣騰騰的廚房間,頗善烹飪的母親大顯身手。但我也不閑著,總是忙里抽空忍不住用手去夾菜,母親佯裝生氣,嗔怪著,但眉目間蕩漾著溫馨和暖意。席間,我們舉杯慶賀,觥籌交錯,笑綻放在臉上;席后,洗碗這些瑣事全部交給了丈夫,我與親人們看著電視聊著天……
在家中,看不到月,可看得到心。在這個浮躁的生活中,我們認(rèn)為有些習(xí)俗形式?jīng)]有了必要,一日的歡聚哪抵得上每日的相伴。可如果我們沒有真正做到陪伴,那這將會是個借口,使我們?nèi)诵脑絹碓竭h(yuǎn)。女兒這次的“小任性”讓我意識到,過中秋不是形式,而是從古到今無數(shù)人用以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信仰;那是我看見親人忙碌背影、女兒吃月餅滿足小臉時的幸福感;那是無月時心中的皎潔。
(作者系重慶中民燃?xì)庥邢薰締T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