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亮
望著父母在水果攤上滄桑的背影,一陣心酸掠過心頭,因為我知道,那背影里折射出的是滿心的期待;因為我懂得,那背影里蘊含著父母之大愛;因為我愧疚,那背影里懸著對兒子的無盡擔憂……那一刻,觀察著父母的一舉一動,我突然讀懂了他們復雜的心情,當我仰天感悟這平凡而又偉大的一幕時,看見天空掠過一道驚世駭俗的美麗光芒,那是父母之大愛,那是悲天憫人的情懷,那是偉大親情的生動演繹……
歲月在不經意間流逝,在蕓蕓眾生間刻下一道道痕跡,證明著它無可辯駁的強大和權威。不知不覺我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父母也不再年輕,而是忍受著歲月的無情。很久很久沒有端詳過父母了,在我步入社會后匆忙盲目而又茫然的這幾年時間里,雖然真誠善良依舊,但我始終認為自己變了,變得麻木、冷血、無情、殘忍、不孝,被現實摧殘得遍體鱗傷,往日的意氣風發不再,往日的豪情萬丈不再,往日的斗志昂揚不再。彷徨無依的我總是沉浸在自我生活、愛情、工作、事業的漩渦中無法自拔,卻很少想過父母需要什么;總是覺得兒子尚未成功,無顏面對家鄉父老,卻不曾想過父母其實只是需要一通電話一句問候;總是以為只有衣錦還鄉,才能盡孝心盡孝行,讓父母充滿榮耀,卻未曾想過父母其實只是需要一聲惦記一個依靠。
然而,當我在外面一心想著回報父母卻不知所措無能為力無可奈何時,父親關愛的目光卻漸漸模糊,母親熟悉的嘮叨卻漸漸淡忘,父母之大愛卻被我拋之腦后。每當看到父親那深邃的眼眸中,一半是渴望兒子成功的殷切期盼的眼神,一半是兒子那現實處境背后遙遙無期的渺茫希望,我深感不安和愧疚,這么多年還無法讓父母放心。
在我身心疲憊的時候,驀然回首,一個普通的相親故事,一雙樸實的滄桑背影,一份樸素的親情之愛,喚醒了我對父母之大愛的重新詮釋。
父愛如山,往往深沉堅定。一位平凡而偉大的父親,一份樸實而堅定的父愛,一段曲折而難忘的履歷,父親用他特有的方式支撐著這個原本貧窮的家庭,維護著這個原本弱小而屢遭別人欺負的家庭,捍衛著這個原本缺失尊嚴和力量的家庭。小時候,常聽起父親的故事,常憐憫父親坎坷的身世。在他剛學會走路的時候,爺爺和奶奶因為性格不合分道揚鑣,奶奶帶著無盡的牽掛和無奈離開了父親。于是父親成了一個從小缺少母愛,缺少兄妹之情,父子倆相依為命的小孩。當他長大懂事后,每當奶奶回來看望他,是他童年最幸福的時光。而到了離別時,母子倆心中有說不出的酸楚,在汀江渡口難舍難分撕心裂肺地痛哭離別。那是一種殘缺的親情,那是一種成長的劇痛,那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選擇……
父親是一個腳踏實地,待人真誠,勤勞樸實,敢作敢當的人,他言語不多,對我們三兄妹的愛雖然沒有轟轟烈烈、驚天動地,但卻如影隨形,在不厭其煩、任勞任怨的默默付出中,在習以為常平平凡凡、點點滴滴的瑣事中綻放著悲憫的父愛,讓我們從小小的種子長成參天大樹。小時候,家里窮,父母靠燒木炭和割松油為生,維持著家庭六口人的生計。雖然日子艱難,但父母出奇的勤勞,村里的長輩們無不稱贊。當年,我們三兄妹還無法脫離父母的照顧,他們就把我們三個孩子帶在身邊,一邊照看我們,一邊在深山里砍木材燒木炭。那時的記憶只有朦朧的印象,哥哥走在前面,姐姐被抱在懷里,我作為最小的孩子,享受著背帶上的行走。那時我們都很懵懂,父親為了讓我們乖乖地在深山里自己玩,找了些野竹子給哥哥和我做了兩個笛子,笛聲悠揚蕩漾在山林間,那是最美妙的音樂和最純真無忌的童年,那是永遠也回不去的歲月。
從小父親對我們的教育很嚴厲,他總是用一針見血、殺雞儆猴的方式,宣誓著他的威嚴和魄力,讓我們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正直的人格。有一次,我跟隨哥哥去河里撈河蚌,被大老遠氣勢洶洶趕來的父親當場訓斥一通后,連拽帶推地趕我們回家,辛辛苦苦撈來的河蚌在父親的拖拽間掉了一地,當時我邊回頭邊心疼,但是又不敢在父親的威嚴中停下來撿。作為教訓,回家后父親拿了根長長的麻繩把我和哥哥綁在家門前的一棵柿子樹上,哥哥是罪魁禍首被綁在離地幾米高的樹杈上,我是脅從犯被綁在樹底下,最后這對苦難兄弟在團結中互相求救才得以掙脫。從此,我們再也不敢下水撈河蚌和游泳。對于金錢的誘惑,父親教育我們要光明正大地去獲得,他故意把錢放在桌上和房間的褲兜里,測試我們三個小孩會不會去偷,我們從小就遠離了小偷小摸的行為。
但父親在生活中卻很隨和,不愛計較,他難得開玩笑,不過偶爾也會主動逗我開心。有一次,父親答應了我一件事食言了,待他出門時,我賭氣地把門栓起來,回來時見門緊閉著,他從窗戶里笑嘻嘻地貓進頭來,一邊問我怎么生氣了,一邊學著童話故事里《小兔乖乖》的開門方式哄我開門。幾分鐘后,我被他逗得不忍心時,才把他放進來。父親在山上割松油時,總是能帶回讓我們好玩的東西。有一次他找到了一個畫眉鳥的窩,里面有三只小畫眉剛出生不久,父親洋洋得意地回來說等它們再長大一點就抓回來給我玩,我當時欣喜若狂??墒窃谖易蟮扔遗渭灏镜仄诖艘魂囎雍?,父親卻失落地告訴我小畫眉鳥羽毛豐滿后離開鳥窩了。父親再一次食言,但是我能體會到他在努力使我的童年過得豐富多彩。
也許我們小時候父親要養活三個小孩并供我們讀書,生活壓力太大,年輕時的父親脾氣不好,總愛對母親發火。那時豬肉價格便宜,父親辛辛苦苦養了大半年的豬賣掉后扣除成本卻賺不了幾個錢,深夜拖著疲憊的身軀從城里回來,一肚子的窩火全撒到了母親身上。我們三兄妹從小經常看到父母吵架的場景,心里五味雜陳,只企盼自己快快長大,能夠幫父母分擔壓力和辛勞。小時候每當要去城里賣小豬仔時,我們三兄妹就坐在手扶拖拉機后面,跟著小豬一起到城里,那時我們就像鄉巴佬進城一樣,覺得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哪怕跟豬坐在同一輛拖拉機上。
那時,生活艱難的我們,還要面對大自然的錘煉。一天,父母帶著哥哥和我劃著漁船順流而下前往一個叫“馬死灘”的地方插秧,四個人的重量加上裝了兩擔滿滿的秧苗,已經讓小漁船不堪重負了。經過一個水流湍急的險灘時,霎時烏云密布,黑沉沉的天像黑夜一般似乎要崩塌下來,暴風驟雨突至。父親原以為生活在河邊幾十年了,這點風浪構不成威脅,絲毫沒有感覺到危險的存在。當暴雨瘋狂地從天而降,鋪天蓋地從天空中傾瀉下來,當狂風卷著暴雨肆虐橫掃著這只在波峰浪谷中劇烈顛簸的小船,當我們看到驚濤駭浪肆無忌憚地拍打著涌進小船時,船上的一家四口慌了神,感覺到隨時都有被河水吞沒的危險。父親拼盡全力用竹篙劃著漁船往岸上靠,母親和哥哥分別用船槳和瓢盆奮力地劃水幫助父親靠岸,而我當時大驚失色,面如死灰,腦海中浮現出假如我們一家四口被吞沒了,家里的爺爺和姐姐怎么辦。當我們竭盡全力靠岸擺脫危險時,已魂飛魄散。
農村的孩子相對在優越的環境里被寵愛大的城里孩子來說,見到城里新鮮的事物,總是會感覺既陌生又恐懼,既期待又猶豫。在我上幼兒園時,父親經常去山上摘野柿子,然后挑著柿子帶上我一起到城里賣,以貼補家用。那時的我非常內斂膽小,一次跟著父親到公園門口賣柿子,我趴在圍墻外盯著公園里游樂場上很多小孩玩得不亦樂乎,羨慕的表情溢于言表。父親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塞給我一毛錢讓我也進去玩,我膽怯地進去轉了兩圈,摸了摸從來沒有碰過的游樂設施,近距離欣賞了一會城里的孩子玩耍,自己始終不敢上去玩,那樣已心滿意足了。
父親是我們全家的堅實靠山,但是他自己卻沒有任何人可以依靠,面對與別人的是非和爭端時,他忍辱負重,用自己的鋼鐵之軀捍衛著家庭的尊嚴,用大山一樣的胸懷保護著一家老小。我的老家是爺爺蓋的兩層樓泥墻瓦房,一到刮風下雨,總是擔驚受怕,父親起早貪黑地賺錢,一是為了養家糊口,二是為了讓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他堅信別人能住結實的紅磚樓房,我們也一定能!在我讀三年級時,父親的美夢終于成真了。他克服了重重困難,在村里買了一大塊土地,蓋起了一層180多平方米的新樓房。那一刻,父親高興得手舞足蹈像個孩子,在深夜時激動得熱淚盈眶,顫抖著一字一句寫信給遠在他鄉的奶奶,告訴她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告訴她,兒子不僅成家而且立業了,告訴她,兒子終于靠自己的能力蓋起了屬于自己的房子,終于揚眉吐氣了。父親邊寫邊問我措辭是否妥當,奶奶到時請她的孫女念信時是否能夠理解,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寫完信,父親露出滿足的笑容,他眼前仿佛呈現出奶奶在看到這封信時喜笑顏開的神態和驕傲自豪的心理,雖然是從小就離開他并且一年難得見上一面的母親,但是畢竟是他自己的親生母親,對于長期缺少母愛的他來說,這亦是一種愛的表達,亦是一種心靈的慰藉,亦是一種親情的傳遞。
但是在農村,要在一片新的土地上立足,難免會受到一些心胸狹隘的鄰里的排擠,當時發生了兩件事情讓我那時深刻體會到了當家有多難,父親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多少心血,父親是在用生命捍衛著我們的保障。為了節省蓋房子的成本,父親和母親白天在山上割松油時,砍了些杉木和松木藏起來,打算作為房子的門窗和搭建筑架使用。晚上當鄉親們都進入夢鄉時,他們劃著漁船到河對岸幾公里外的山上偷偷地把木材搬回家。每當父母在勞累了一天后,依然披星戴月不辭辛勞地用他們勤勞的雙手雙腳,用他們的汗水、血水和淚水在筑造著新房子的一磚一木,我知道,他們為之奮斗的不僅僅是一座房子,而是我們的溫暖,我們的尊嚴,我們的希望。那時的我好擔心,擔心船負載不了那么大的重量突然沉了或者遇到什么意外情況,但是我只能對著夜色默默祈禱他們平安回來。
父母的這一切舉動,對我們平凡的農村家庭來說,這是多么艱難的壯舉,這是多么辛酸的歷程,這是多么令人敬畏的拼搏。然而當時的村委書記卻因為往日的仇恨而別有用心地在我家背后開了一槍,向鎮里舉報我們亂砍伐樹木,父親與他發生了多次爭吵和沖突。一天,母親和我在去縣城的路上遇到了讓我這輩子恨之入骨的村委書記,母親近乎用哀求的語氣,苦苦求他不要再為難我們,我們只是老實巴交的農村百姓,只想過好自己的日子。但是那個村委書記一副張牙舞爪的囂張氣焰和嘴臉,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那是一本屈辱的歷史,年幼的我咬牙暗暗發誓:長大后一定要當官,就沒人敢再欺負我的家人了!
跟一戶斤斤計較的鄰居的沖突也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多次,只因為我家生活排水需要經過我們和他家之間的公共水溝,只因為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蓋房子時,需要挪開他占據在我家后院的磚頭,對方一次次地過來挑釁,甚至拿起鋤頭暴跳如雷地與父親對峙,面對鄰居咄咄逼人的架勢,父親怒發沖冠,始終沒有后退一步。為了維護自己的地盤,父親清晨把竹子種在自家后院,并砌圍墻宣示著自家的領地。當我被震耳欲聾的吵架聲驚醒時,看見對方一次次地把父親剛種下去的竹子拔起來,把圍墻推倒,耀武揚威地展示著自己的霸道。我們三兄妹看到這一幕,一陣擔心,一聲哀嚎,一種無奈,年幼的我們幫不上父親任何忙,父親沒有兄弟,沒有姐妹,只有自己與對方抗爭,保護著我們全家,他是在用生命捍衛著家的尊嚴,為我們爭取立足之地。那時的我特別懂事,每當哥哥姐姐要去城里讀書,而父母給他們的零花錢又少得可憐時,看著哥哥姐姐一臉的不情愿,我會偷偷地把自己舍不得花的珍藏了許久的壓歲錢給他們增加生活費。
父親最大的驕傲和榮耀就是我學業上的一帆風順,讓他感到所有的辛勞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哥哥、姐姐以及整個家族的兄弟姐妹們學習成績都讓家長們不抱任何希望,唯獨我從幼兒園開始,就與眾不同,成績出類拔萃,成為全家族的驕傲。這種與生俱來的聰慧來源于我對生活的感悟。每當看到父母起早貪黑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每當眼前呈現出收割時父母挑著沉重的稻谷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的樣子;每當想到父母冒著嚴寒和風雨義無反顧地在河里捕魚的情景;每當眼眸里晃動著父母殷切期盼的眼神,我就暗下決心要用最好的成績來回饋他們,而懂事、自覺、勤奮的我從來沒有讓他們失望。每當我拿著期末考第一名的成績回家時,父親總是眉開眼笑,每當去開家長會時,父親如沐春風無論再忙也會趕上。他沒什么禮物可以獎勵我,唯有一次在城里回來的路上,撿到一個迷你的汽車玩具,回來后問我們三兄妹誰的期末考成績最好就獎勵給誰,最后在哥哥姐姐流口水的眼神中,父親像授勛章一樣隆重地把那個小玩具送給我,也許對城里的孩子來說,那只是一個被遺棄的破玩具,但我們卻如獲至寶。
父親對我的關愛雖然不及母親那么細致入微,但從他樸實的語言和舉動中,我感受到了真真切切如大山般的父愛。小學二年級時,一次我生病發燒,中午放學回家后就不知不覺躺在床上睡著了,哥哥姐姐去學校上課時我渾然不知。迷迷糊糊中,聽到有人在呼喚我搖醒我,當我睜開眼睛,看到父親熟悉的身影,看到父親臉上那焦急的表情,看到父親關切的眼神。他顧不上吃飯,背著我奔向學校旁邊的診所。一股暖流涌上心頭,第一次體驗到在父親的背上如此溫暖,如此踏實,如此安全,早已忘記了上課時間。父親的背,就像一個磐石,寬大而厚實,再大的困難也摧不垮,壓不倒,巍然屹立。
如果說,在我學業道路上,我能夠一路高歌猛進,最終朝覲蒼穹,那是父親用他厚實的肩膀和堅實的腳步助我傲然崛起,父愛似一把傘,為我撐起一片藍天。當我去縣城念書時,每逢雨天,村里的黃泥道路就像沼澤一般,踩下去就會陷入泥潭,自行車根本無法前行。這時,父親總是挺身而出,扛起我的自行車步履維艱地一路護送我到渡口乘船,而低頭看到的卻是父親的一雙“泥腳”。記得六年級時,我很羨慕其他同學都用很大很漂亮的專門定制的木箱子,可以裝很多東西,而我只用著一個家里留下的最小最丑的箱子。我把不滿和委屈回去告訴母親后,第二天,看見父親騎著自行車來學校找我,后座上綁著一個大得有點夸張的還有很多個圓孔的箱子。我才明白,這么難看的箱子是從前家里養蜜蜂用的。雖然只是這樣一個在別人看來不堪入目的“丑八怪”箱子,在有些人看來可能會覺得丟人,但是那一刻,我喜出望外,那箱子里裝的是滿滿的父愛。父親把箱子給我的同時,塞給我三個水蜜桃,那一刻,我對這位樸實的父親,充滿著感激和感動。
很多時候,父親昂首挺胸的自豪源于兒子的成績和成就。我小學升初中要面臨的是最后一屆需要通過甚至比高考競爭更殘酷更艱難的層層選拔考試,才能進入重點中學讀書。我一路過關斬將,成為當時村里唯一一個考上重點中學的學生。在得知消息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父親走路時總是昂首挺胸鏗鏘有力,我知道那是我的成績帶給他的榮耀,讓他心花怒放。開學的那天,父親送我到學校安頓好之后一步一回頭戀戀不舍地離去,過了不久當我下樓梯時,在彼此仰視和俯視之間愣了一會,我才反應過來是折回來的父親。從他“嘿嘿”兩聲憨厚的笑聲中,我讀懂了他是擔心我一時適應不了新的環境,回來左右交代一番后再次離去。初中時,父親轉行成了漁民,家里的生活開始有了好轉。每當周末回家,我第一件事就是沖向河邊戲謔山水,思考人生,釋放壓力。在學校的閑暇之余,我會偷偷地去學校旁邊的河岸看水勢如何,這種水勢適不適合捕魚,想象著父親出去捕魚大獲全勝的喜悅,期待著回家跟著父親過著無憂無慮的魚米之鄉的生活,那種心有所屬的感覺,就像小時候期待著放學回家看昨晚未看過癮的電視劇一樣。放假時,時常可以看到父子倆踏著夕陽出去撒網,披著夜色回來吃飯,半夜整個村莊還沉寂在熟睡中時,我們又揮著霧氣喜迎收獲,捕魚生活成了我童年最大的樂趣。父親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氣,干不完的活,他的生活節奏很快,走路也很快,每次我跟在他后面時,都要一路小跑才趕得上。
童年的又一樂趣是跟著父親去割松油的山上玩,父親在山上搭的塑料棚是他的第二個家,每個月都會在山上住上幾天看管松油。那時我很喜歡體驗這種住在深山融入大自然的感覺,于是每到周末,我經常吵著要去住父親的第二個家。有一次,哥哥姐姐要去城里讀書時,我一個人閑著無聊,于是自己騎著自行車愣頭愣腦地去河對岸的山上找父親,可是我等到天黑也不見他回來,最后失望地離去。父親先我一步回到家后不見我的蹤影,心急如焚,問了爺爺和鄰居我的去向之后騎著自行車就往我離開家的方向一路尋找,怕我被人拐賣了。當我好不容易乘鄉親的漁船回到村里時,父親聽到田地里傳來自行車叮叮當當的聲音,興奮地大喊我的名字,父子倆熱淚漣漣。
高中時,隨著學習壓力的增大,我感到不堪重負,學習成績開始下滑。父親一如既往地默默關心著我,內心卻充斥著隱隱的焦慮和憂傷。最讓我傷情和愧疚的是,當父親來學校給我送學費時,看著父親從口袋里掏出一個紅色塑料袋,小心翼翼地撥開一層又一層,最后數了一疊皺巴巴的鈔票遞給我,囑咐我努力讀書。那是父親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而我愧對這一切。那一年的中秋節,父親騎著摩托車來接我回家時,我看到了他為了蓋第二層房子憔悴了許多,滿臉胡子拉碴,蒼老和滄桑刻在臉上。而我唯一讓父親失望的一次,是在高二文理科分班時,原本我自信滿滿地認為以自己的成績肯定會進文科重點班,回家還得意忘形地向父親夸下???。然而結果大失所望,父親知道我分在普通班的消息后,猶如晴天霹靂,失望地默念了幾句:完了,完了,考大學沒希望了……我心如刀絞。
臨近高考時,父親格外關心我,擔心我營養不足,好幾次從家里帶了自己捕的魚到學校門口飯店煮好,叫我出來吃完才滿足地離開。當我被本科大學錄取時,父親喜不自禁,培育了我這么多年他終于揚眉吐氣了,到處張羅著為我舉辦畢業酒會。當我去福州閩江學院念大學的那一刻,父親卻做了一個可能讓他這輩子遺憾的決定,他沒有送我去學校,這讓他錯失了去見識大學是什么樣子的機會,也自責別人都有家長的陪伴步入大學殿堂,而自己的孩子卻孤苦伶仃獨自前往。
步入大學,環境的改變讓我像脫韁的野馬一樣擺脫了束縛,可以放開手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距離遠了,與家里的聯系少了,父親后來總是責怪我需要生活費的時候才打電話回家,平時卻很少關心父母。那時,又發生了一件事情讓父母力不從心,村里的田地被征用來做工業開發區,家里因分紅不公的問題與村大隊的隊長發生了糾紛。暑假回家的我,看到父母為了這件事整天唉聲嘆氣,為何到現在,還有人敢欺負我們。我憤憤不平,很想沖過去揍那個村民一頓,因為現在,我們三兄妹長大了,父親面對這種境況時,已經不再是孤軍奮戰了,我至少在武力上聲勢上有能力幫父親了。這些年,我不斷地強身健體,并用自己頑強不屈的生命以及無數的汗水和淚水在奔跑在付出在拼搏最后獲得運動場上的冠軍,這股追夢精神的錚錚鐵骨背后,唯有我自己深知這是為了壯大自己的實力,這是為了樹立人生的自信,這是為了贏得人格的尊嚴。然而,當今的社會不像我小時候,已經不再魯莽,不再以武力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而是需要更高層面的精神層次去獲得尊嚴。父親一次酒醉后打電話給我,問我什么時候可以入黨,入不了黨就不要認他做父親了,我慚愧之至,知道父親因為這件事受了很大的委屈,沒有考慮到父親需要的是我更多的成就賦予的力量。
工作后,父親就很少過問我的事情,因為他知道我長大了,不需要事事囑咐,他也明白,我在外面至今一事無成。父親蒼老了許多,步入知天命的年紀,他為家庭操勞了一輩子,很想放棄當家的職責,安享晚年。但他內心始終放心不下,因為還有我的事情牽絆著他。在家里需要重新蓋房子或者我的終生大事的問題上,父親會特意打電話來跟我商量,這可能是他操勞的最后兩件大事。
父親的愛是深沉而堅定的愛,沒有嬌寵兒女的甜蜜言語,極少噓寒問暖的悉心關照,找不到切切叮嚀的細致入微,但父愛如山。在我成長的道路上,因為有這份父愛,哪怕經歷風霜雨雪也頑強不屈,哪怕遇到電閃雷鳴依然沉著堅定,哪怕承受委屈無助依舊陽光坦蕩。父愛如山,讓我有所依靠;父愛如傘,為我撐起一片藍天;父愛如燈,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母愛如水,往往溫柔細膩。一位慈祥而無私的母親,一份質樸而高尚的母愛,一段心酸而感人的履歷,母親用她的寬容、勤勞和無私為這個原本貧窮的家庭奉獻著,含辛茹苦、任勞任怨地操勞著生活的方方面面。印象中的母愛是從背帶上開始的,那是一個天剛蒙蒙亮的寒冷的冬天,母親一大早就起來做家務,挑水、洗衣、做飯,但又擔心我起來后哭鬧。于是她用背帶把我綁在她后背,一邊弓著腰去門口的井里挑水,一邊呵護著年幼的我。在朦朧的晨曦中,母親顧不上天氣的寒冷,顧不上粗糙的麻繩在她拉水上來的一拉一扯間磨出了厚厚的手繭,顧不上沉重的體力活讓她大汗淋漓喘著粗氣的辛苦。她總是無怨無悔地把家庭收拾得體體面面,無微不至地關愛著我們。但又要承受著父親的壞脾氣,生活壓力大得喘不過氣來的父親總是把母親當做出氣筒,而母親總是為了這個家選擇息事寧人的忍氣吞聲。
母親除了做里里外外的家務活之外,還有田地里永遠忙不完的農活,還要跟隨父親去山上燒木炭。一次突如其來的意外讓我提心吊膽。母親去農田里噴灑農藥時,吸入了過多含有高濃度農藥的空氣,產生中毒。她癱軟無力地回到家里時,出現昏厥和持續嘔吐的癥狀,把我們三兄妹嚇壞了,當時父親又在幾公里外的山上,我們束手無策,爺爺趕忙去山上喊父親回來。記得那時放學回家看見母親依然昏睡在床上,為了不打擾母親休息,我躡手躡腳地墊進房間,恰巧這時母親清醒過來,掙扎著有氣無力地冒出一句“亮亮,你是不是以為媽媽死過去了,不敢進來。”懂事的我為之一震,“我是想看看你好些了沒有,怕吵醒你?!?br />
母親雖然不像父親一樣關心我的學習成績,因為她沒有讀過書,無法指導我學習,但是在生活上她對我的照顧卻是那么無微不至,成為我堅強的后盾。小學六年級時,我離開家去城里讀書。剛去學校的我,剛開始脫離母親的照顧靠自己一個人獨立生活有著說不出的酸楚,一切都那么不習慣,洗衣、蒸飯所有生活都要自理,那時特別想家,特別想母親。每次周末回到家里,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貪婪地吃著母親親手做的豐盛的菜肴,當時學校沒有賣菜,我只能從家里自帶母親腌制的蘿卜干和酸菜去學校配干飯,她知道我只有在周末時間只有回到家里才能吃上一次肉,所以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往我的碗里夾菜。每當返校臨行前,母親千叮嚀萬囑咐,生怕我落下什么東西,深怕我米帶得不夠,干糧帶得不夠,幫我把行李一一裝好后目送我離去才放心。記得當我考上重點中學時,母親第一個得到了這個振奮人心的喜訊,那天早上母親去一個村民家里買公雞,在老師那邊聽說我的分數在上杭二中錄取學生中排第二名的時候,母親手舞足蹈地一手抓著一只公雞,一手向我們揮手道喜,未進家門先聞其聲,喜出望外地給我們報喜:“我們村里多了一個二中生,亮亮是村里唯一一個考上二中的!”母親臉上的那種洋洋得意的喜悅和驕傲我至今記憶猶新。
母親對我的愛在日常一針一線的穿梭中,在句句嘮叨的叮嚀中,在迷惘時苦口婆心的規勸中,在叛逆時忍氣吞聲的包容中,在遠行時不厭其煩的交代中,在孤苦無助時慈祥的愛意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母親雖然很少來學??赐遥怯泻脦状蝸斫o我送東西的情景卻難以忘懷。那天我在教室里晨讀,抬頭看見一個東張西望的婦女從窗口小心翼翼地探進頭來,掃視一番后,突然呼喚了我一聲,我一愣,原來是母親!引入眼簾的是她那樸素的穿著和六神無主的惶恐表情,我立刻明白了母親的不安源于她深怕自己沒文化又一副鄉巴佬農村婦女的形象,讓我在同學面前丟了面子。當我迅速站在她面前時,她終于松了一口氣,把手里熱乎乎的飯盒遞給我,“這是我和你爸昨天去河里捕魚時在河岸上抓的野水鴨,在家里已經燉好了,你中午下課后就它給吃了,比較清涼解熱?!蹦菚r我的心靈深受洗禮,那種感動源于父母只是意外抓到一個水鴨,他們自己卻舍不得吃,源于那只水鴨燉好之后由沒有文化唯恐來學校都會迷路找不到我的母親親自送來,源于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生一世之間點點滴滴的寸草春暉之情。
每個人在步入初中后,都會有一段時間的少年叛逆期。初三時,我總是莫名地對母親發脾氣,莫名其妙地叛逆和煩躁,然而母親卻用她的寬容和隱隱的憂傷包容著我成長的痛苦蛻變。直到后來我成熟時,才發現當時的舉動是多么幼稚,多么無理取鬧,多么讓母親傷心。叛逆期的我會因為一件小事與母親大吵一番,甚至把木板重重地摔在地上發泄心中的不滿,而后賭氣不吃母親做的晚飯。曾經,我剛學會騎自行車時,載母親去縣城感覺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但是到了性格叛逆期,我卻覺得是件丟人的事情。有一次,母親和我在城里賣完菜,說要去買父親要的捕魚工具。那時母親挑著擔空畚箕,她正欲跳上我的自行車后座時,我卻不耐煩地丟了句:“你自己走過去吧!這么重街上又這么擠我不想載?!苯Y果,我自己一個人自私倔強地在前面騎著自行車,母親挑著擔子一路小跑,一邊叫我慢點等等她。當時由于輾轉了好幾個店找不到需要的東西,我開始和母親鬧別扭,對她大吼后騎車離去,丟下傷心失望無奈的母親。這件事在我醒悟過來時后悔不已。母親能忍受兒子的這種無理取鬧,需要多么博大的愛和胸懷呀!
有時,人的醒悟就在一瞬間,可能因為一句話,或者一個不經意間的發現,或者一幕觸目驚心的場景。我讀中學時,臉上長了很多痘痘,是我青春期最大的煩惱。長痘的人總是有一種自卑心理,害怕面對別人另類的眼光。那時為了祛痘,我用盡了各種辦法,由于缺乏正確的健康知識和必要的經濟條件,我只能在一周十塊錢生活費的拮據情況下,省吃儉用,買一些便宜的實際上沒有效果只是圖個心理安慰的洗面奶。一次,我又忍不住懷揣著20元滿懷希望地踩著自行車到城里買祛痘的洗面奶,當我在街上騎行不經意間往旁邊的巷子望去時,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是母親!母親躲在一個巷子里,身旁放著兩個裝滿花蛤的鐵桶,她正在低頭給顧客稱花蛤??吹竭@一幕,我的內心為之震動,像觸電一般愣在那里猶豫著要不要過去打招呼,因為自己即將做的事情愧對母親的辛勞。許久,我緩緩地邁出那一步,母親看到了我,“我昨天和你爸去河里忙了半天,撈了幾十斤花蛤挑過來賣”。我問她,這些花蛤一斤賣多少錢,母親一臉地無奈“大部分賣的是八毛錢一斤,有些賣一塊!這滿滿的兩桶花蛤賺不了幾塊錢?!蔽覒M愧,震驚,心酸。母親辛辛苦苦下水一個一個撈起來的小花蛤,再挑著幾十斤重的擔子來到幾公里外的城里賣,才八毛錢一斤!要賣多少斤才夠我買一瓶洗面奶呀!那一刻,我差點落淚,當我們生活得無憂無慮時,當我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時,當我們覺得很多事情理所當然時,當我們享受著優越的學習條件時,又有誰想到過,看到過,悟到過父母的起早貪黑,千辛萬苦,飽經風霜。
“兒行千里母擔憂,可憐天下父母心”。當我要去福州讀大學時,出遠門前母親為兒子送行的場景總是那么讓人心酸。每次的臨行前母親依然為我準備衣服、雞蛋、特產,然后依依不舍地目送我離去。一直到工作后,父親很少管我了,倒是母親堅持不懈地循循善誘,教會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如果說,父親教會了我樹立正直的人格,那么母親則是我生活的老師。母親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訴我:人要懂得感恩,別人幫助我們時,不能感覺理所當然的索??;人要懂得謙遜有禮,遇到村里的長輩,要懂得以禮待人;人要懂得勤奮穩重,遇事要沉著冷靜平靜,不要毛手毛腳地讓人覺得做事浮躁不靠譜。她總是對我放心不下,總是擔心我工資太低,養活不了自己,總是心疼我在外面生活得很辛苦。每當在電話里,母親總是噓寒問暖,問我工資發了沒有,發了多少,有沒有漲工資,夠不夠用,偶爾還會背著父親悄悄地塞給我一些錢,她能設身處地理解年輕人在外面城市生活的壓力和不易。
母愛如屢屢陽光,滴滴甘露,汩汩清泉,陣陣微風滋養著我的生命。
父愛如山,堅不可摧,傲然雄渾。母愛似水,清澈至純,細膩真摯。父母之大愛亙古不變,它會在我困難時給我力量,它會在我迷茫時給我方向,它會在我失落時給我信心,它會在我成功時給我成就。如今,看著父母日益蒼老的臉,日益佝僂的背,日益霜白的鬢發,日益粗糙的手,日益蹣跚笨拙的腳步,卻還在操心著我的終生大事,他們對我寄予了太多太多的期待。那天,我突然接到父母興奮的電話,告知我五一回老家相親,以前老家的鄰居介紹了一個不錯的當地女孩,也在外面工作。聯系好見面事宜后我懷著忐忑的心情踏上了久別的家鄉,摸到了久違的家門,見到了久逢的親人。父母總是希望我找個當地的女孩,自從他們與我嫂子關系別扭之后,對我就寄予了更大的希冀。面對愛情,面對父母的期盼,面對父母的操心,我一改以往不急不躁的心態,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企求抓住更多的機會去遇到適合自己的緣分,我不忍心讓父母失望,不想讓他們的心沒有著落,不愿看到他們的心老無所依。同時,我自己內心也有所期待,想象著相親的場景,是如意還是失落?第一次出現了相親前兩個晚上難以入睡忐忑不安的情況。出發前的早晨,父親第一次如此認真地把他那封存許久的皮鞋拿出來刷了又刷,衣領整了又整,頭發摸了又摸。我在整理自己衣著的同時,笑笑地對他說:“我去相親,你怎么搞得比我還緊張。”父親原本想披一件外套,但又擔心天氣太熱不合時節,同時怕被對方認為太土氣,于是又把外套脫了下來。母親也在房間努力收拾了一番,把平常只有去別人家做客才穿的衣服搬了出來。
懷揣不同的心理同樣的期待,我們出現在縣城橋頭水果攤上,于是我望見了父親和母親買水果時那滄桑的背景那令我心酸使我心疼讓我感動的一幕:停下摩托車后,他們兩個迅速掃視了一遍水果攤,緊接著不約而同地往水果攤兩個不同斜角奔去,父親奔向提子,母親奔向蘋果和香蕉,兩人的站位形成一個倒“八”字。父親嘴里一邊嘀咕著“去對方家里要體面點,買點貴重的好吃的水果”,一邊輕輕地提起兩串提子打量一番成色之后,小心翼翼地裝進紅色塑料袋;一旁的母親也沒閑著,麻利地抓起一個個蘋果反復觀察著表面是否光滑完好,符合標準的被迅速放入塑料袋,一邊詢問著三種水果的價格。母親這時顯得格外大方,曾經買東西時她會為了一毛兩毛的價格跟賣主爭得面紅耳赤,而那一刻,她渾然忘記了討價還價的天性,因為心中惦記的是用價格無法衡量的兒子的大事。父親先行完成他的目標之后,如釋重負地走過去與母親會合,而母親又似乎對父親挑的水果放心不下,從紅色塑料袋里取出提子用犀利的眼神檢閱了一番,把原本兩串提子中的其中一串她自認為不夠美觀的提子利索地取了出來,再換了一串她檢測過的提子謹慎地放進去。而后,兩個人再不謀而合同時抓起一串香蕉用手掂了掂重量,可愛地用眼神交流一番后最終拍板成交。
時光如水,年華易逝。也許,我們被殘酷的現實折磨得麻木、冷血、無情、殘忍;也許,我們習慣于虛度年華游戲人生;也許,我們被歲月的風塵蒙蔽得迷失自我變得骯臟齷蹉。但是,我們沒有理由讓庸碌無為遮住感人肺腑的真情,我們不能對平凡中璀璨綻放出的父母之大愛視而不見。生活中的點滴感動源于我們內心充滿著愛,源于一雙發現愛的眼睛,源于我們一直生活在父母之大愛中,點點滴滴的愛匯聚成人間最美好的真情。
(作者系漳州安然燃氣有限公司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