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柱
一、概況:
鹽亭龍興燃氣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是鹽亭縣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至今已有近十七個年頭。公司初創時期由于受國有計劃體制的制約,又是政府形象工程當時在人員、技術、規劃、施工及工程質量把關等環節相對欠缺的情況下,僅用近四個月時間就建起了28公里的長輸管線,4公里的環城管網發展了3000多用戶實屬不易,為改善鹽亭縣城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做出了顯著貢獻。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特別是二00一年改制為民營企業后,公司及時抓住舊城改造的有利時機努力發展用戶,擴大供氣規模,拓展供氣管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目前公司擁有員工49人,長輸管線28公里,環城管網約5公里,其它供氣管線總長130余公里,閥井48口,配氣站一座,各類調壓設備600余臺,用戶1.4萬戶,年供氣量達580萬立方米,為鹽亭縣重點民營企業之一。但是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影響企業效益的輸損指標也成逐漸上升的趨勢,雖經全體員工的艱苦努力,2005年公司輸損從23.7%下降至16.3%,但仍成為公司領導的“心腹之患”,是影響企業效益的核心指標。為了企業的發展、生存,在此談談個人對輸損的認識。
二、輸損產生的原因:
所謂輸損就是燃氣企業在一定時期內購進天然氣總量-銷售天然氣總量的差÷購進天然氣總量的商×100%后所得的系數。這個數越大,說明企業輸損越大,反之,輸損越小。輸損是客觀存在的,但不同的企業,輸損產生的原因卻各有側重,就我公司而言,我認為有如下原因:
(一)、內部原因:
1、管線設備逐年老化,泄漏點存在增多的可能性。
2、由于總表計量的戶數每年減少約1000戶,約占總戶的8%,對應的由公司負責的泄漏點,每年卻相應增加8%。
3、每年新增用戶占總戶數的3%~6%,也就是說管線的泄漏點也會相應增加3%~6%。
4、巡管查漏力度不夠,不易考核。
5、查漏設施、手段、方法落后,導致漏點無法及時查出、及時處理。
6、部分表在戶內的用戶和IC卡氣表用戶有竊氣行為。
7、購進計量和銷售計量器具精度不同,存在計量誤差。
8、安裝、整改施工質量存在監管盲點,影響施工質量。
(二)外部原因:
1、供氣部門干、濕氣混供,影響計量準確性,導致輸差增大。
2、九十年代初發展民用天然氣石油部門是大力支持的,輸損可以通過協調做工作降下來,但如今供氣部門加強管理后,協調成功的可行性大大下降。
3、一九九0年公司初建時的流量計孔板,由于當時設計能力為6000戶/年,目前已達1.4萬戶,增加一倍以上,不適應當前計量范圍的要求。
4、由于能源緊張,天然氣系賣方市場,供、用氣雙方地位不平等,在計量裝置的校核上買方無法監管亦是輸損增大的重要原因。
三、降低輸損的對策:
燃氣輸損是影響企業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要使其不斷下降卻非一朝一夕之功,只能通過分析、對比、分清主要因素,次要因素,按輕重緩急納入公司議事日程,逐一解決。應首先從內部抓起:
1、由技安工程部每年十二月中旬前報出下年度舊城主干管網更新計劃,公司根據其計劃在資金、時機適當時有計劃的組織實施,以逐年減少疲于應付爆管搶險的局面。
2、加大巡管查漏力度,配備與之相適應的較新型的查漏設備,提高查漏的成功率。
3、對表在戶內的用戶和IC卡氣表用戶要充分利用對我有利的政策、規章,加快實施戶表整改工程,堵死個別用戶竊氣的路子。
4、在不影響安全供氣的前提下,適當放慢總表計量改為分表計量的速度,亦是減少輸損的有效途徑。
5、安裝、整改施工中嚴把施工質量關,盡可能消除產生新的漏點,以免增大輸損。
6、加大依法用氣,依法管氣的宣傳力度,組織精干力量對營業用氣、私拉亂接和表前偷氣行為定期不定期的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查處。
7、建議在中民系統內開展各分公司之間的經驗交流,共同為降低輸損、增加效益而努力。
其次,對公司供氣的外部環境亦應引起高度重視,特別是在能源緊張,天然氣為賣方市場的情況下,供氣部門居于強勢地位,要從外部解決買賣雙方因計量誤差,或干濕氣混供等人為原因產生的輸損的確是難上加難。但我認為在證據確鑿,或發生惡意人為增大輸損的情況時,應采取較強硬的對策,甚至采用拒付當月氣費的措施。當然絕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應主動與供氣部門搞好關系,加強聯絡,勾通感情和平共處。總之,一切以公司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來確定其策略,靈活運用“斗爭、團結、再斗爭、再團結”的軟硬兩手來逐步改善外部環境,爭取公司輸損能再有所下降。
(作者系鹽亭龍興燃氣有限責任公司綜合行管部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