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洋
“望聞問切”本是中醫典故,不僅詮釋了中華民族中醫藥學的精華所在,更讓中醫上下五千年的醫學文化留下了無數璀璨明珠。華佗、扁鵲等神醫運用此法給人看病,留下了不少傳奇。而我所要描述的卻是與中醫藥學大相徑庭的行業,但中醫診法同樣可以在這行業的安全實踐上得以運用。
在液化石油氣安全管理上運用“望聞問切”的方法,同樣能大大提高氣站的安全性。
液化石油氣來自煉油廠,常壓下為氣態,一旦給其施加壓力到一定程度,它就液化了,當其失去壓力,也就是恢復到常壓,它的體積會膨脹約250倍。液化石油氣的爆炸極限為2—9%(當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并達到一定濃度范圍時,遇明火就會引起爆炸),閃點和著火點較低(液化石油氣的閃點為60℃;著火點為365—450℃)。由此可知,在濃度相當低的情況下,一旦發生液化石油氣泄漏,會有爆炸的危險。在安全問題上,液化石油氣的儲配站在生產作業中一絲也不能放松。
“望”,即為觀察。每日對氣站進行安全巡檢時,一定要仔細觀察設備設施是否出現“跑冒滴漏”的情況。在一些細小的孔或者微漏的地方,一般都會出現結霜,起露水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時,要立即發現問題的源頭,可以自己動手解決的要立刻動手解決,否則要立即聯系廠家。在未整改好之前,禁止使用。在平常的巡查中,一定要注意觀察到一些“隱形”的設備裝置遺漏點,由于存在的時間過長,很多人一開始就將其視為安全,其實往往這些點才是最大的隱患。所以,“望”對于安全員來說尤為重要,特別是生產、卸車等方面。對于不規范甚至違規現象,一定要當場整改。
“聞”即為“聽”。在日常巡查中,肉眼看不到的漏氣現象,可以通過“聽”來發現。有的微漏發生在物體內部,外部看不出任何異常現象,但是在壓力的作用下,氣體出來是帶有聲音,這些聲音很微弱,需要近距離才能聽清,一旦發現情況需要立即整改,防止時間過長,小問題變成大隱患。在運行過程中,有些設備出現不正常體現在作業聲音與正常運行的聲音不一樣,需要立即停機檢查。
“問”,就是詢問。生產作業中,如果設備設施或者安全操作出現問題,通過詢問的方式可以了解問題所在,進而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人遇到問題會習慣性漠視,甚至推給別人,對自己而言還是不懂。很多事故在發生初期本可以避免,卻因為自己的無知導致了事故的產生,最終威脅到自己的生命。發生事故狀況,源于自己不能全面掌握發生危險的環境,再加上緊張,更加害怕。假如自己存在不懂的東西,或者不知道救援器材怎么使用,不知道所在的崗位發生事故該怎么去解決,不如翻翻書籍,問問前輩,將規范操作手冊、安全應急規則了然于心,這樣既保護了自己,也保護了公司的財產。
“切”,即為動手。對自己本崗位的設備設施,在保證自身及設備安全的前提下,如果自己可以動手維護維修,自己要盡可能完成對設備設施進行維護、維修。對本崗位所能接觸到的設備,要學會動手維護與保養,一是為了方便使用,二是為了保證使用的安全,保護自身。在對本崗位的設備設施都了解透徹以后,尤其是熟練如何動手維護維修后,就等于是給自己買了最大的安全保險。
其實,在身處危化品行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用上“望聞問切”這一方法。有人講安全生產全部依靠安全員,殊不知這個行業里面人人都應是安全員,因為安全員不可能24小時盯著你,你的每一次大意,每一處不明白,就會被死神的眼睛察覺到。只有人人監督、人人了解、人人動手,才是對安全的最大保障。做好自己的安全工作,學好安全知識,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到預防為主、防消結合。
(作者系長順縣中民燃氣有限公司員工)